2021-06-16 17:19:33
当光学成为一门科学前,光在圣经中是这样被描述的.
1.起初神创造天地。
2.地是空虚混沌。渊面黑暗。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。
3.神说:“要有光。”就有了光。
4.神看光是好的,就把光暗分开了。
5. 神称光为昼,称暗为夜。有晚上,有早晨,这是头一日。
——《圣经·旧约·创世纪》
上古神话中的夸父追日,体现了对光明的无限追求;
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,闪烁着对于光的理性火花;
墨子的“小孔成像”实验,一举开创了人类的光学的科学纪元。
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,墨子和他的学生,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。《墨经》中有这样精彩的纪录:“景到,在午有端,与景长。说在端。”
《经说下》解释:“景。光之人,煦若射,下者之人也高;高者之人也下。足蔽下光,故成景于上;首蔽上光,故成景于下。在远近有端,与于光,故景库内也。”这里的“到”古文通“倒”,即倒立的意思。“午”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。“端”在古汉语中有“终极”,“微点”的意思。“在午有端”指光线的交叉点,即针孔。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,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,在针孔的地方,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。“与”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。“光之人,煦若射”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。“煦”即照射,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,就像射箭一样。“下者之人也高;高者之人也下”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,则成像于下部;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,则成像于上部。于是,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,投影便成为倒立的。“库”指暗盒内部而言。“远近有端,与于 光”,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。物距越远,像越小;物距越近,像越大。
这样的描述,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,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。
墨子在光学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只停留在小孔成像上,据《墨经》中记载: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,他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,提出了“景不徙”的命题,即影子不参与运动。随之,墨子又探讨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的问题。他指出,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,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,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;如果光源是点光源,则只有本影出现。接着,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。墨子对平面镜、凹面镜、凸面镜等也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,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。
至于现在人接触到的光与电,红外光,激光,光纤,光电探测器,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等等高大上的词汇,无不发轫于墨子.
2016年8月16日凌晨,
世界首颗星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,
从甘肃酒泉基地发射上天。
“墨子号”的命名,
表达了对“中国科学家始祖”的敬仰;
“墨子号”的发射,
标志着中国已站上了
“第二次量子革命”的潮头浪尖!